Search


學界的反省能力

上週五(7/11)正在忙著與幾位產業前輩研商如何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學界的反省能力

上週五(7/11)正在忙著與幾位產業前輩研商如何結合產業界與學術界力量,共同以科技創新協助台灣產業創造新價值,突然接到數位認識的教育記者連環打電話進來。我才知道發生這種震驚學界的大事:國際期刊撤銷台灣學者六十篇論文,其中包括主管台灣百年樹人大計的教育部長! 這真是台灣學術界黑暗的、令人傷心的事件!

這些年來,在國際會議場合與國際研究界友人聊起SCI,大家都會搖頭說,這真是無聊的 Stupid Chinese Index! 我們小時候讀的科學家,懷的科學夢是,研究者兢兢業業,同時也熱情勃勃的鑽研人類知識的未知。學者應該是社會的良知,以知識人的智慧,傳遞良知良能給下一代,帶領人類往更高的生活層次邁進。但曾幾何時,數 SCI 論文變成華人世界中,大學許多研究者的首要工作。所以原本是研究者互相觀摩學習,互相討論的指標 Science Citation Index,竟然變身成為 Stupid Chinese Index。 接著許多單位的推波助瀾,不僅數SCI論文,也要數排名。然後是科技大學、技職體系的動手做能力,技術創新都不見了,技職體系中最珍貴的做中學不見了,大家都來數論文,管他內容有沒有用,對人類進步有無影響之理想,早已無人關心。學術界全面大淪陷!

當時,我們許多人都覺得此風真是不可長,我們也一再呼籲教育部、科技部能多花點力氣導正真正的研究,讓科學的發展,發揮該有帶領人類進步的動力! 我們也在自己能著力的地方,努力的扭轉這些偏差。我在帶領團隊與美國 INTEL 合作時,招募教授參與計畫的時候,我特別聲明,我們不是以論文為計劃目標,我們是以開發領先世界的創新技術為目標,對成果我只要求兩件事: 一是要能實際把東西做出來做展示,不管實作或模擬,二是要能獲得該領域重要國際會議的肯定(代表研究成果能受邀請,與國際一流專家學者平起平坐的討論)。這樣的宣示,獲得參與同仁及國內外的肯定!

這次的事件,絕非偶然發生,對台灣的學界絕對是非常致命的打擊,我認為教育部、科技部不能只以個案或個人的名譽等觀點來對應,而要善用這個契機,以更積極宏觀角度,積極導引科學研究的成果展示,讓科學的努力回歸本質,呈現科學該有對人類的貢獻為依歸。也讓各個不同使命、不同需求的教育體系,回歸其社會教育目標,並以此目標作為全體研究人員的績效指引。亨利福特曾說過:「失敗,讓我們有機會以更睿智的方式重新再起。」這次不幸的醜聞,是整個教育體制多年來的失敗,但是,它也是讓我們能睿智再起的契機,也考驗學界反省的能力!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陳良基教授,2013-2016年兼任臺灣大學學術副校長
View all posts